當前位置:
  • 首頁
  • 學術交流
  • 中國科學院山世光研究院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青山教授來我校講學

中國科學院山世光研究院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青山教授來我校講學


      應我校電子工程學院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邀請,中國科學院山世光研究院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青山教授、電子科技大學董樂副教授一行三人于9月29日來我校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。
      9月29日上午,在電子工程學院報告廳劉教授首先做了題為“What can we read from face images”的學術報告。劉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他所從事學術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,給出了他所帶領的課題組在人臉表情識別、人臉配準、人臉畫像識別、醫療圖像分析、視頻事件的檢測與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進展與成果。

劉青山教授在做報告


      隨后,山世光研究員做了題為“Face Recognition:Quo Vadis?”的學術報告。山博士簡要介紹了他所從事學術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,重點為我們展示了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的在人臉檢測、識別等方面的實時演示系統。

山世光教授報告

山世光教授在展示其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


      報告會由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高新波主持,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董樂副教授、生命科學學院趙恒副教授、電子工程學院鄭哲坤教授、李潔教授、王爽副教授、張向榮副教授、田春娜副教授、韓冰副教授等近百名師生參加了本次報告會。
      會后,山世光研究員、劉青山教授以及董樂副教授與電子工程學院影像處理系統實驗室(VIPS Lab)的青年教師以及廣大博士生做了面對面的交流,對日后的合作交流等方面交換了意見。


  山世光,博士,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。分別于1997年和1999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;2004年7月在中科院計算所獲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學位。主要從事圖像處理與理解、計算機視覺、模式識別、智能人機交互界面等相關研究工作,特別是與人臉識別相關的研究工作。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863課題、NSFC課題以及多項企業合作課題。迄今已在國際/國內期刊、國際會議上發表/錄用學術論文110余篇,其中IEEE Trans. on PAMI, IEEE Trans. on Image Processing等國際期刊論文20余篇,計算機視覺領域一流國際會議(CVPR, ICCV, ECCV)論文19篇。合作論文獲CVPR2008 Best Student Poster Award Runner-up獎。曾擔任國際期刊IJPRAI、PRL專刊的客座編輯,擔任國際會議ACM ICMI 2010的Local Chair,國際會議ICCV 2011的Area Chair以及首屆BeFIT workshop的co-chair。所完成的人臉識別研究成果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(第3完成人)。他是2008年度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;2009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者;2009年首屆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銀獎(信息領域)獲得者。
      劉青山,博士。2000年畢業與東南大學,獲得碩士學位。2003年畢業于中科院自動化所并獲博士學位,之后留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。2004年至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問,2006年加盟Rutgers大學CBIM中心,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,IEEE資深會員。。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圖像和視頻分析、人臉圖像分析、基于圖和超圖的圖像和視頻理解、醫療圖像分析以及基于時間的視頻分析等。劉博士現任國際雜志NeuroComputing和 Advance in Multimedia編委,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和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客座編委,曾任多個國際會議的co-chair和程序委員會委員,17種國際雜志的審稿人。現已在國際雜志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0余篇,其中包括IEEE Transactions, Pattern Recognition, CVPR, ICCV, ECCV。

(電子工程學院、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、國際合作與交流處)